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

服貿經濟效益不顯著 簽了會火大

岸服貿到底該不該簽?到底誰讓誰利?又誰得了利?馬政府委託中經院研究服貿協議經濟影響評估,結果只片面的告訴國人,簽訂協議有正面效益,卻不敢告訴大家,其實效益並不顯著。

根據中經院的評估報告,簽訂服貿台灣10年可增加GDP30多億台幣,成長率0.025%,而這增加金額也不過是7-11超商一個星期的營業額,此外,創造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僅約12,000人,台灣一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就增加1萬多人。

服貿可視為ECFA的後續部分,但檢視ECFA早收清單,生效至今三年,出口貿易卻是年年負成長,因此,筆者納悶,馬政府竟執著於微小的經濟利益,卻讓社會付出極大的代價,值得嗎?


服貿協議中,台灣對中國開放服務業跨境服務,中國卻只對台灣開放商業據點,這樣只會加速服務業產業外移與空洞化,不對稱的競爭,台灣如何因應?再者,服貿是資本家玩的遊戲,所謂得利永遠是既得利益者的「利」,更加「自由貿易化」,會加速貧富差距與失業、勞動條件下降、公共服務私有化,市井小民生活只會越來越苦,看看香港CEPA後,房價物價飛漲,想想台灣可憐的未來。

況且,和中國打交道,有明顯的政治經濟風險,馬政府宣稱中國讓利比多,天真的以為中國可以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腹地,然而,讓利和經濟成長都是包著糖衣的毒藥,中國早就盤算「先經濟後政治」把台灣內地化,經濟開放後的,中資入主成為台灣企業的影武者,掐住台灣經濟命脈,這才服貿的終極計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